心中的桃花
看过《明朝那点事儿》的朋友,应该还记得当年明月推崇的明朝一哥王阳明吧。
明朝牛人一大波,戚继光、张居正、袁崇焕等等,这些人都是在历史上都耳熟能详的。但是在这些人中,力压群雄的正是王阳明(1427-1528,字伯安,号阳明,名守仁)。
一般认为,中国历史上士大夫的最高成就是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,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,王阳明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“立德”、“立言”,又“立功”的。能得到这样公认的有两个半人。这两个人是指诸葛亮、王阳明,另半个人是曾国藩。
王阳明能够在历史上取得如此高的评价,一来是因为他平定宁王叛乱的功绩。
最重要的是,他另辟蹊径,在儒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阳明心学,一举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。
从今天的眼光来看,阳明心学有许多地方与教练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在阳明心学中,有这么一个故事:
有一次,王阳明先生去南镇游玩,一位随行的朋友指着山中的桃花树问道:“天下没有心外的东西。像这样一棵桃花树,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对于我的心来说,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
王阳明说:“你未看到这棵桃花时,这个花与你的心一同归于沉寂。当你来看这棵桃花时,那么这棵桃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,便知道这棵桃花不在你的心外了。”
在教练的理念中,一个人周围的客观世界是由自己创造的。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内在状态,就会创造什么样的外在世界。当一个人心中充满喜悦时,那么他往往会去关注那些美好的事物;而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焦虑时,那么他也只会遇到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物。
因此王阳明所说的,当你看到山中的桃花时,正是与你自己心中的那棵桃花遥相呼应,你才能感受到喜悦。而你心中的桃花到底是否盛开,需要自己去调整自己的状态。
对于教练来说,需要不断去保持自己的内在状态,使得自己能够平和的、喜悦的去创造自己的世界,这个也可以称之为核心稳定性的修炼。其中一个方法,就是时刻关照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。
“需求茶杯”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。想像一下,你正在试着装满一个有很多小洞的茶杯。不管你以多快的速度将茶水注入茶杯中,茶水都会以同样的速度溢出来。当你不再注入茶水时,杯子很快便空了。
但如果你将小洞堵住,即使是滴水最终也会将杯子盛满。
对于需求来说也是这个道理。可以有方法让一个特定需求的需求量增加,同样也有不同的方法去填满杯子。
当教练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,事情就逐渐变得简单,他们发现了他们做的,或经历的不同事情让自己茶杯变成了空杯子。
下一步要去去寻找可行的方法来填满杯子。理想状态下,教练会建立“多项组合方法”来满足他们的需求。当一个人完全依赖单一来源去满足一种需求时,就会对那个来源产生内心恐惧,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可以满足这种欲望的养料。只有养料的来源越来越广,才能逐渐不依赖于单一方法。
当需求能够被很好的被关照时,我们内心就会平静、充满着喜悦,也就会有更好的状态去创造我们的世界。